夏威夷出生證明 孫中山全家領
2011-07-26 中國時報 【亓樂義/台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昨舉辦一場「孫中山先生與美國座談會」。會中披露孫中山為了革命,逃避清廷追殺,他和家人申領「夏威夷出生證明書」,成為美國公民。這個不得已的決定,使他得到美國民間奧援,在國際間走動更為方便,同時美國經驗也深深影響孫文學說,明顯推動了他的革命事業。
一八九五年廣東首次起義失敗,孫中山成為通緝要犯,隔年被迫轉往檀香山。經親友勸說,他和流亡在外的家人申請「夏威夷出生證明書」,便於他入境美國本土,從而取得美國公民身分。
應邀出席的美國三一學院歷史系主任李文璽(M.E.Lestz),昨在研討會秀出美國國家檔案局的圖文資料,申領人除有孫中山,還有元配夫人盧慕貞、長子孫科、長女孫 和次女孫婉。孫的三位子女均在其策動革命的風潮中誕生。
李文璽說,協助申領的人還有美國傳教士戴蒙(Damon)等人,此後他們都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然而孫中山取得夏威夷出生證明後,第一次乘船到舊金山就被移民局扣留,認為他幼時回到中國很長時間,視同放棄美國公民權利。所幸,僑民奔走搭救,孫總算取得入境許可。革命成功,孫中山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美方為此討論孫是否仍具美國公民身分?結論是,「完全確立其中華民國公民的身分。」
孫中山十三歲隨兄遠赴檀香山,四年半時間讀了兩所學校,其一為奧阿厚學院,即今日普納荷(Punahou)中學,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母校,孫中山可謂其「老學長」,兩人都當上總統,但也都遭到「出生質疑」。李文璽風趣地說,「如果你完全相信那個證明,就會認為孫中山及其妻小,全部都是美國人了!」
孫中山在夏威夷就學,類似滿清第一批留學生容閎等在美國耶魯大學的受教,對孫有很大啟發。美國經驗對孫文學說亦影響深遠,如《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孫中山引用美國威廉(M.William)力作《歷史的社會詮釋》中的不少內容,表明威廉之說「適與吾黨主義若合符節。」
李文璽說,威廉視孫為知己,最後也加入國民黨,成為唯一外國籍的終身國民黨黨員。
座談主持人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表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處處可見美國身影,民權主義提到美國十三州爭取獨立;民生主義引用美國學者的平均地權;民族主義則有感於中國人一片散沙,應借鏡美國從現代衛生習慣做起。
與談學者認為,在香港受洗的孫中山,受基督教的影響很深,但他的《三民主義》並未看到深刻痕跡,反而是蔣介石的表露較為明顯。不過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委邵玉銘提出線索,孫中山的「知難行易」說可在約翰福音中找到根據。
夏威夷出生證明 孫中山全家領
Moderator: c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