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看天下-雙橡園來了兩位稀客
2011-10-14 中國時報 【傅建中】
十月五日雙橡園三十二年來首次舉行中華民國國慶酒會,出席的賓客多達三千餘人,堪稱盛況空前,其中有兩位客人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他們是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伍夫維茲,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創始主席丁大衛。這兩人是過去三十多年雙橡園不能舉行我國國慶的決策人物,他們現身於雙橡園的國慶酒會,表示他們當初代表美國當局頒布的雙橡園不能用於政治性集會的禁令已成過去。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卡特宣布承認中共並建交後,我們為防止雙橡園落入中共之手,以二十美元象徵性的代價,把大使館館產和雙橡園轉讓給保守的「自由中國之友」組織,這個機構因沒錢維修雙橡園,以致荒蕪,破敗不堪。後因《台灣關係法》確定雙橡園的產權屬我,不再有中共奪取之慮,在蔡維屏代表任內(一九八二)花了二百萬美金贖回,一九八三年初錢復繼蔡擔任駐美代表後,斥資六十萬美元整修,方才恢復舊觀。
那時雷根已經當政,按說以他一貫對台友好的態度而言,國務院不應限制雙橡園的使用才是,可是雷根在競選期間的許多親台言論,讓中共有如芒刺在背,上台後因顧慮與中共的關係,反倒無法大力改善和台灣的關係,甚至倒退,如蔣彥士和林洋港已抵華府,居然無法參加雷根的就職大典,不賣高性能戰機給台灣和簽訂限制對台軍售的《八一七公報》等,所以雷根政府限制雙橡園的使用,並不令人覺得意外,而下達此一限令的正是伍夫維茲,那時(一九八三)他是國務院亞太局的助理國務卿,台灣屬於他的管轄區,禁令雖是由伍夫維茲簽署,但正式通知台北駐美代表處(當時的名稱是「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國代表處」,英文簡稱CCNAA)的則是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丁大衛,這是因為美台之間沒有官方關係,國務院不便直接和CCNAA打交道,而要透過AIT這個框架。
看到丁大衛和伍夫維茲參加美台斷交以來的首次雙橡園國慶酒會,並坐在同一桌上享用美酒美食,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到底他們是villain(惡棍)還是hero(英雄),Perhaps they are both,視他們執行的公務而定。
現已八六高齡的丁大衛,二戰時服役美國海軍,戰後駐防青島,從那時起即和中國結了不解緣,退役後回到哈佛唸的是中國文學,當了外交官後處理的是中國事務,在台北美國大使館擔任過政治參事,中美斷交時,丁大衛選擇自國務院退休,自告奮勇的籌組AIT,並出任首任理事主席,肩負起維持美台非官方實質關係的重責。在這個角色上,有時不得不扮演villain的角色,像是陪同國務院官員阿馬柯斯特(Michael Armacost)訓斥夏功權代表,去函CCNAA宣布雙橡園的使用範圍等是,但本質上他還是台灣的hero。他的長子生在台灣,取名丁台生。這個兒子能順利產下,丁大衛畢生感謝中華民國的空軍,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丁太太難產,而台中的醫院設備不足,是我空軍派飛機把她接到台北,丁台生才平安來到人間。
伍夫維茲是舒茲國務卿任內的亞太助卿,他本是國務院政策設計部門的主任,曾兩度在內部撰文批評海格的親中政策,指在對台軍售的談判中,美國向中共讓步太多,使海格大怒,有意撤換他,沒想到自己先被雷根罷了官。在《八一七公報》談判過程中,伍夫維茲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柯拉克法官、主管亞洲事務的席格爾及在台北當代表的李潔明,是所謂親台的「泛亞派」,力抗以海格及何志立(亞太助卿)為首的「親中派」。可是在亞太助卿的位置上,基於美中關係的考慮,伍夫維茲還是得下令限制雙橡園的使用,如今禁令解除,他這個繫鈴人,躬逢雙橡園的盛會,不就表示「今是昨非」嗎?丁大衛覺得難為情,不願袁健生再提舊事。
與丁、伍同席的有芮效儉(美國前駐北京大使)和容安瀾(警告陳水扁《懸崖勒馬》一書的作者),環立左右的有卜睿哲(前AIT理事主席),包道格(前美國駐台代表),這個畫面好像讓雙橡園又回到往昔的崢嶸歲月。
華府看天下-雙橡園來了兩位稀客
Moderator: c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