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看天下-憶美舊館員 宦海各浮沉
2013-04-12 01:35
中國時報
【傅建中】
近日整理舊物,找到一份一九七五年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的館員名單,當時列為「機密」(Confidential)文件,其實根本是掩耳盜鈴,因為美國務院每年發行一本各國派駐華府的外交官員名錄,英文管它叫Blue List(藍色名冊),另有一本White List,詳載不具外交身分的職員和雇員姓名,國務院既然公布各國外交官的姓名及職稱,何機密之有?
杜工部的詩說,「訪舊半為鬼」,看看這份名單,豈止是半為鬼,而是幾乎全部成了鬼了。特別是那些參事級的高級官員,真是叫人「驚呼熱中腸」,不過也有當時的一些小官,日後飛黃騰達,譬如政治組的二等秘書程建人,後來貴為外交部長和駐美代表,同組裡的三等秘書章孝嚴也當過外交部長,現在是國民黨的副主席,經常遊走兩岸。另有一位三等秘書戴瑞明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駐英代表,駐教廷大使,如今他們都在台北,有很好的桑榆晚景。
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當時是代理海軍武官,軍方出身轉入外交後而能像袁這樣扶搖直上的,可說是異數,更難得的是他被馬英九倚為股肱之臣,眷寵之隆,不下於金溥聰;所有袁健生伺候過的老闆(boss)都喜歡他,這實在是非常人也。
大使館還有一位海軍出身的一等秘書仉家彪,宦途就與袁的一帆風順不可同日而語了。仉家彪是海軍耆宿,抗戰時曾在英國受訓,戰後接收英國贈予的「重慶號」巡洋艦乘風破浪返國,何等威風。仉在大使館襄助他的老長官胡旭光公使從事國會遊說工作,後來竟不歡而散。他們下面還有一位三秘左澤華,初次外放,英文有待加強,居然發音分不清importance(重要)和impotence(陽痿)的區別,成為笑談之一。左澤華自己感到羞愧,加以胡公使不怎麼喜歡他,居然辭官不幹了,可算知恥近乎勇的年輕人。
名列榜首的是沈劍虹大使,已於二○○七年過世。沈很不幸,一九七一年五月到任不久,季辛吉潛往北京與周恩來秘密會談,這是他任內僅次於斷交的最大震撼,從此他在華府的歲月每況愈下,以致於不堪,因此他一九七三年返台述職時,即向行政院長蔣經國表明退意,一年後台北終於決定召回沈劍虹,派遣他的前任周書楷再做馮婦,沈感到如釋重負,出乎他意料的是,當他去國務院面見副國務卿殷格索(Robert Ingersoll)時,殷竟拒絕接受沈的辭任書,說是此時不宜更換兩國的駐使,這使沈處於無法覆命的尷尬地位,還好殷格索應沈之請,訓令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向我國當局解釋,才解了沈的困境。
一九七八年底中美斷交時,被緊急召去國務院接受通知的是公使陳岱礎,因為當時沈劍虹應高華德參議員之請,去鳳凰城演講,無法趕回華府。陳岱礎是資深外交家,早年與沈劍虹在燕京大學先後同學,後留學英國,獲有倫敦大學博士學位,曾任駐澳洲和賴比瑞亞大使。一九四九年危急存亡之秋,中樞已遷廣州辦公,那時陳岱礎是外交部美洲司司長,根據國務院外交文件的記載,陳幾乎每天都和美國大使館在廣州的參事代辦克拉克聯絡(大使司徒雷登仍留守已「解放」的南京),真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貞」的典型,以陳岱礎的學經歷,絕對有資格遠走高飛,在國外另謀他途的。可是中美斷交後,情治單位竟懷疑陳會叛變,投靠中共,居然設計把他誘回台北,限制出境(後來解除),這對陳岱礎極為不公,也是莫大的侮辱。
陳岱礎晚年定居台北淡水,終老於斯。傳說陳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乾兒子,我當面向他求證過,他笑而未答,但在一旁的陳夫人插話說,「你知道的太多了」,似是證實了傳聞。
大使館第三號官員是公使王蓬,人稱Martin Wong,此老出身上海震旦大學,法文極好,曾短期出任駐比利時大使,英文亦不弱,美援全盛時代,王是美援會的秘書長,任何申請美援的事,他說了算,權力極大。此人屬於no-nonsense的一型,說話、待人接物都很blunt(不假辭色),館裡很多人不喜歡他,不過他很有能力,是經貿方面的長才。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華府,即有幸與王蓬同席,席間問起他和曹汝霖(民初曹章陸三名賣國賊之首)的關係,使他為之一驚,原來曹汝霖是他的舅父,我因看過曹的《我之一生》回憶錄,故知他們是甥舅,從此王蓬對我另眼相看,從沒對我blunt過。這份名單還有不少人物值得一談,限於篇幅,下星期再表。
華府看天下-憶美舊館員 宦海各浮沉
Moderator: cah
華府看天下-憶美舊館員 宦海各浮沉
You do not have the required permissions to view the files attached to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