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氣之旅第三站-台北保安宮與大龍街周邊小吃

This is a forum for people to share their beautiful experience

Moderator: apple

Post Reply
apple
Posts: 44
Joined: Wed Aug 27, 2008 3:35 pm

福氣之旅第三站-台北保安宮與大龍街周邊小吃

Post by apple »

冬日的午後,在大龍峒附近遊走,沒落的台北老社區,有一種獨特的慵懶步調。空氣中有一股味道,讓我想起去世二十多年的阿嬤,曾住過的台北大橋頭,這股味道肯定是老宅群聚的喘息。暖暖的冬陽,灑落一地金光,右轉到孔廟享受寧靜,與孔老夫子與世代聖人千年對望;左轉上保安宮求平安,鼎盛香火燻出一肚子俗世願望,回頭在大龍街附近尋找美食,閒逛一下午都不覺得累。

IMG_8361.jpg
IMG_8361.jpg (25.5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保安宮把保生大帝保護得很好,最近的距離就是這麼遠,而且外圍還有壓力克罩子,拍起照片很難清楚。(王瑞瑤攝)

IMG_8849.jpg
IMG_8849.jpg (27.82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黑臉的保生大帝看起來像一個和藹又可信賴的老人家,臉黑是因為香火鼎盛所燻的。(王瑞瑤攝)

台北保安宮為國家二級古蹟,建於乾隆二十年(1775年),保安取其「保護同安人」之意,主祀神明為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吳真人,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出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年間,因為醫術高明而普渡眾生,歸天後神蹟屢現,明成祖時化身為道士以絲線治癒皇后疾病,蒙帝敕封為保生大帝。


除了保生大帝以外,左右兩各祀註生娘娘與天上聖母媽祖,後殿還有玄天上帝、孔聖夫子、關聖帝君、神農大帝、福德正神等,後進大樓還有玉皇上帝、釋迦牟尼佛等。占地廣大的保安宮,是一座解說很清楚的廟宇,走到哪裡都有清楚的木牌刻字介紹眾神來歷或建築細節,就算不拜神,光是逛廟就很有趣。

IMG_8358.jpg
圖說:民俗藝師潘麗水在保安宮主殿的兩側牆壁上繪有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筆鋒細膩,色彩豐富,活靈活現。(王瑞瑤攝)


保安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合稱為台北三大廟門,例如正殿外迴廊牆壁上有民俗藝師潘麗水的彩繪,有八仙,有關公,畫工細膩,栩栩如生。屋簷、屋頂、樑柱、牆壁或雕刻或剪黏或彩繪,抬頭仰望,一邊讚嘆作工細致,一邊暗猜到底在訴說哪些民間故事。

IMG_8372.jpg
IMG_8372.jpg (19.63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保安宮的百年藥籤桶,誠心抽籤,取得養生藥方,不過記得要小心輕放,以免挨罵。(王瑞瑤攝)

保生大帝保佑健康為主,廟裡有一個大正十三年的古董級求籤桶,搭配保生大帝藥籤解使用,每一頁裡記載不同的養生保健良方,反映大龍峒子民代代相承,身心靈合一的最高信仰。
IMG_8837.jpg
IMG_8837.jpg (29.4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保安宮庭園廣場裡的泥塑看起來好懷舊,這可是台灣早期公園才看得到的玩意兒,正在點龍眼的泥塑人,就是演繹保生大帝的故事。(王瑞瑤攝)

保安宮對面隔著哈密街還有一個兼具戲台與公園的庭園廣場,裡面有兩座造景在我小時候相當流行,現在在台北市裡幾乎已經看不到了,一是點龍眼,二是絲線過脈,講的都是保生大帝的神績,雖然塑像已退色斑駁,甚至圍上柵欄加以保護,但看起來仍十分懷舊。

保安宮庭園廣場側門對面就是孔廟正門,有趣的是偌大的孔廟擺的是牌位,找不到孔老夫子的人形像,但保安宮的後殿卻有一尊,供人焚香祭拜。孔廟的氛圍與保安宮截然不同,牌位多、老樹多、交阯陶也多,比台北市任何一座公園都來得清幽又有氣質,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前往。

IMG_8772.jpg
圖說:台北孔廟在庫倫街上的一面牆。(王瑞瑤攝)

IMG_8793.jpg
IMG_8793.jpg (21.88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孔廟裡有許多作工精細的交阯陶,吸引許多攝影前往拍照。(王瑞瑤攝)

IMG_8807.jpg
圖說:孔廟廢不用的彩繪老梁柱,擺在正殿後方供民眾觀賞。(王瑞瑤攝)

IMG_8798.jpg
IMG_8798.jpg (21.35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午後的孔廟非常安靜詳和,小女生一下子跪倒,趴著畫圖。(王瑞瑤攝)

建議先拿簡介,再詳細比對,從最近入口處櫺星門的孔子問禮老聃開始,逐漸走進建築師王益順所規畫的建築、洪坤福與其徒弟所捏塑的交阯陶。就算看不懂,也可以停下腳步,抬頭領略離我們生活很遙遠,但又非常可貴的民俗藝術。

第一家:紅茶店
IMG_8379.jpg
IMG_8379.jpg (21.27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紅茶屋1000cc紅茶只要20元,特製硬杯好喝又好拿。(王瑞瑤攝)


大龍峒附近小吃,以保安宮為起點,從後至前,由近至遠開始介紹,首先第一家位於保安宮後面巷子的紅茶店,這家紅茶店從1981年開立至今,與坊間的泡沫連鎖紅茶店截然不同,一是味道不同,紅茶加上決明子,喝起來有一股類似太祖紅茶的古早味;二是份量不同,大杯1000cc賣20元(小杯500cc只要10元,包括綠茶、酸梅、冬瓜等其他茶飲);三是容器不同,老闆體貼客人特製霧面硬質塑膠杯,拿在手中不冰也不濕,建議先買一杯再去走廟逛宮,感覺真棒!


第二家:梅滿美食
IMG_8986.jpg
IMG_8986.jpg (16.67 KiB) Viewed 4341 times
圖說:梅滿美食的焢肉飯無論是賣相或味道,都像自家滷得一樣新鮮家常。(王瑞瑤攝)

順著孔廟外牆朝東前行,在庫倫街巷子裡的「梅滿美食」是第二家,舊名為張魯肉飯,在庫倫街裡開賣34年,已經幫忙顧攤的第二代老闆張培諄說:開攤的那一年是1974年,正是我出生的那一年。

梅滿美食的營業時間為早上六時至下午二時,跟我推薦的大老闆說,喜歡這家的焢肉飯,因為很有媽媽味!什麼是媽媽味的焢肉飯,我點了一碗,老闆娘拉開嗓門問我怕不怕肥?因為滷鍋底裡的最後一塊五花肉是肥三瘦七,我大聲說:不怕!因為晚到一步的客人正虎視眈眈等我放棄這塊焢肉。

45元一碗的焢肉飯至少有一碗半的白飯,焢肉與白飯之間還有一層酸菜,看起來非常誘人,那一塊焢肉滷得並不黑,而是染上淡淡的醬色,厚度約2公分左右。咬一口,皮Q肥軟瘦結實,我忍不住捧起碗公大口扒飯,媽媽的味道就是家常口味,早上去市場買的溫體豬肉,回家立刻滷好了給孩子吃飯,肉很新鮮,調味很輕手,滷得很用心,所以三層都好吃,一點兒也不覺肥膩。

雖然早上六時開張,但創店老闆娘張黃滿足必須從凌晨2點開始忙碌,她說,焢肉要好吃,先煎炒再滷煮,前後共花3小時,如此處理的焢肉才不會有腥臊味。我吃的那塊焢肉有明顯的焦黑痕跡,原來這是美味的關鍵。

我一口氣扒下一大口飯,抬頭又發現梅滿的豬肉飯另外還有兩種,分別是魯肉飯與紅燒蘿蔔瘦肉飯。我挺著肚子、厚著臉皮請小老闆都讓我嘗嘗是什麼味道。原來梅滿的魯肉飯曾被隔壁孔廟拿來當做大龍峒魯肉飯的代表,雖然是機器絞肉,但肥多瘦少,滷上1.5個小時,吃起來非常黏嘴,同樣只有醬油的香,沒有醬油的鹹。至於混合紅白蘿蔔的胛心燉肉由兒子負責燉煮,從早上慢燉至中午,是附近女性上班族的最愛。

我低頭吃著兩口免費的紅燒蘿蔔瘦肉飯,心中突然一震,我想到我快要做忌的阿嬤,老人家燉肉習慣加紅白蘿蔔,因為滋味特別甜,碎掉的蘿蔔混在飯裡,這都是細火慢燉的功夫。
IMG_8995.jpg
圖說:梅滿美食由兩代經營,由左起為第一代的媽媽,中間為幫忙的阿姨,最右邊為張培諄。(王瑞瑤攝)

張培諄說,梅滿兩字各取母親與阿姨的名字,阿姨丁素梅是媽媽的好幫手,兩代三人每天笑咪咪經營小店,向客人噓寒問暖,餵食附近野貓,吃一碗飯感受和樂融融的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梅滿的熱湯也很有趣,排骨酥是老闆娘每天早上自己酥炸,與白蘿蔔煮成一大鍋,客人可以點45元的排骨湯,也可點30元的菜頭湯,可想而知白蘿蔔都吸飽了排骨酥的鮮味。


第三家:第一土鵝
IMG_8894.jpg
圖說:第一土鵝鵝肉好吃的原因在於當日現宰正新鮮。(王瑞瑤攝)

回頭循著大龍街由北向南,穿過右酒泉、左庫倫,就在左邊路口有一間專賣鹽水鵝的「第一土鵝」是第三家,營業時間為下午三時至晚上九時。台灣冰雕大師,也是某餐飲協會理事長徐旺火在多年前曾向我通報這家鵝肉店的美味程度,據他說,這家小小不起眼的鵝肉店已賣了三十餘年,生意好時,一天可以賣掉六十幾隻鵝。
IMG_8920.jpg
IMG_8920.jpg (16.83 KiB) Viewed 4340 times
圖說:第一土鵝的第二代老闆張欽能傳承老媽煮鵝的手法。(王瑞瑤攝)

從母親手中接下攤子已二十年的第二代老闆張欽能表示,鵝肉好吃沒有秘訣,只有新鮮兩字而已。南部鵝北上在台北縣八里肥育,好吃關鍵有三,一是只用當日現宰鵝,未經冷凍肉質鮮美;二是先煮後浸的火候,鎖住鵝肉的鮮甜;三為烹煮的隻數多,發揮加乘效果,。張欽能透露,鵝肉煮熟撈起,待涼片刻是最美味的時候,他常常忍不住偷吃一塊,享受幸福的感覺。

攤子前擺上鵝肉的各種部位,包括:頭、胸、背、掌、翅、腿等,還有如拳頭大小的鵝肝,張欽能說,最美味的部位是鵝背近屁股的部位,連皮帶油,咬起來咕溜又香甜;鵝掌最特殊,鹽水滷製1個小時,讓厚皮粗筋的鵝掌啃起來有豬蹄的風味。
IMG_8902.jpg
IMG_8902.jpg (16.26 KiB) Viewed 4340 times
圖說:第一土鵝的血糕不可不吃。(王瑞瑤攝)

切仔麵好大一碗,豆芽與油麵的份量都大,滋味偏清淡,值得大力推薦的是厚切呈方型的米糕,張欽能承認米糕並非鵝血糕,而是豬血糕,但貨源來自北縣三峽,同樣以新鮮取勝。厚切兩公分的米糕被煮鵝的鹹汁浸潤,不需要額外的沾醬,只要少少細磨的花生粉提味,咬起來Q黏軟香,愛吃糯米的人一定愛這一味。


第四家:沙茶羊肉
IMG_8395.jpg
圖說:沈福田的沙茶羊肉號稱是大龍街夜市最老的一攤。(王瑞瑤攝)

順著大龍街繼續往南走,右手處有一家號稱為網路推薦第一美味,不吃可惜的「沙茶羊肉」。血紅色的澳洲進口羊肉片像小山一樣堆在攤子頭,已交棒給兒子的第一代老闆沈福田表示,在這裡賣澳洲羊肉已超過40個年頭(我不確定40年前澳洲羊肉有沒有進口到台灣?)堪稱是大龍街最老字號的攤子,每天最少賣60斤,每份大約三兩肉,一盤沙茶羊肉賣80元。
IMG_8397.jpg
IMG_8397.jpg (25.49 KiB) Viewed 4340 times
圖說:在大龍街沙茶羊肉每天銷售的羊肉數量像座小山,每一坨是一份三兩重。(王瑞瑤攝)
IMG_8400.jpg
圖說:澳洲羊肉好吃必須肥少瘦多,加入特調炒醬,炒起來才會香。(王瑞瑤攝)

我問他沙茶羊肉好吃的秘訣,他笑笑地說,肉要選瘦,肥的、有筋的就咬不動不好吃,至於沙茶醬用的是牛頭牌,不過他自己再加工,調入麻仔(芝麻)、土豆灰(花生),讓味道更好。我站在旁邊看他兒子炒製羊肉,發現裡面還加了大蒜、五香粉、黑醋,以及他兒子的那張臭臉,羊肉全靠老爸的沙茶特調醬佐味,鑊氣少少一點,熱情還差一大截。


第五家:冬暖夏涼甜品店
IMG_8408.jpg
圖說:冬暖夏涼的燒麻糬用純白糖水煮到軟Q,價格僅名店的一半。(王瑞瑤攝)
IMG_8414.jpg
圖說: 除了燒麻糬以外,還有熱騰騰,桂圓味濃郁的米糕粥。(王瑞瑤攝)

第五家是「冬暖夏涼甜品店」,顧店的是一對笑臉迎人的徐姓年輕姊妹花,跟賣羊肉的是同鄉,老一輩早年從雲林斗南來台北打拼,她父親於民國六十六在大龍街賣甜品,冬暖夏涼的店名就是爺爺取的。

徐家大姊在國小時就幫父母揉麻糬、搓湯圓,由於家庭突生變故,姊妹倆很早就扛下這個攤子,負責維持家計。徐家姊妹的甜品跟她們的人一樣甜蜜蜜,白皙飽滿的大顆麻糬浸在白砂糖熬製的糖水裡,大火沸騰翻滾至二十分鐘,用筷子按壓感覺彈力即熟透,大姊說,每天都要更換糖水,麻糬才會白。
IMG_8403.jpg
IMG_8403.jpg (20.54 KiB) Viewed 4336 times
圖說:徐家姊妹花滿臉笑咪咪賣好吃的甜點。(王瑞瑤攝)

事實上麻糬上桌已覆滿花生黑芝糖粉,根本看不出麻糬是偏白或偏黃,但姊妹花就是很堅持,還教我用筷子當剪刀,交叉將麻糬剪成五六塊約一口大小。燒麻糬一份兩個35元,是名店的一半價格。徐家姊妹對糯米很在行,所以大麻糬、小圓仔湯,以及米糕粥都是招牌。

我吃到米糕粥驚為天人,赤砂與桂圓的香氣融入軟糯的尖糯米粥裡,撒一丁點兒花生粉提香,甜品裡充滿姊妹倆的用心與細膩。冬暖夏涼甜品店的營業時間一樣是下午到晚上,是夜市時段。


第六家:大眾海鮮粥
IMG_8418.jpg
圖說:大眾海鮮粥本是滿滿一碗,吃到一半才驚覺不拍可惜,不介紹對不起大家。(王瑞瑤攝)

結束甜品店,一腳便跳到隔壁攤的大眾海鮮粥,老實說,一開始我對路邊攤的海鮮粥沒有任何興趣,所以旅遊記者小零認真採訪的時候,我在旁邊鬥小孩子玩,可是海鮮粥上桌,我立刻被碗裡的蝦子、旗魚、蛤蜊、花枝、蚵仔給嚇一跳,很多夜市海鮮粥充斥著泡藥水的海鮮,這些海鮮口感異常彈Q,但滋味全跑光光,但大眾海鮮粥卻是真材實料,所以趕忙湊上去追上採訪進度。

年輕的老闆表示,煮海鮮粥不用高湯,全靠這些海鮮壓陣,而且煮粥用的是池上米,顆顆白晳柔軟但不綿糊無力,他透露煮海鮮粥的秘訣在「等一下」,「稍為等一下,等米粒漲起來再起鍋,滋味最好。」
IMG_8427.jpg
圖說:南部口味的蒜泥蚵,不但蚵仔新鮮,連大蒜都經過殺青處理,口味鮮甜。(王瑞瑤攝)

老闆的媽媽請我們吃下港味的蒜泥鮮蚵,同時展現大眾海鮮粥對海鮮的要求。來自東石的蚵仔肥美而飽滿,裹粉燙熟,淋上粗顆粒的大蒜醬油,原來大蒜已經殺青,去嗆吐甜的溫和,輕輕網住鮮蚵的海味,放進嘴裡,粒粒爆漿而甘美。大眾海鮮粥的營業時間同是夜市時段。


第七家:方魯肉飯
IMG_8390.jpg
圖說:方魯肉飯曾拿下台北市滷肉飯節的第一名,專攻年輕人的口味。(王瑞瑤攝)
IMG_8393.jpg
圖說:方魯肉飯的炒赤肉也一樣年輕化,別人用老薑麻油,他用黑胡椒洋蔥,吃起來有夠嗆。(王瑞瑤攝)

曾拿下台北魯肉飯節第一名的方魯肉飯是第六家,老闆方芳聲也是大龍街夜市自治會會長,從圓環到大龍峒,魯肉飯一賣20餘年。親身經歷大龍峒的極盛時間,方老闆無限感慨地表示,這裡曾經是台北中小企業最主要的加工區,昔日聚集不少大大小小的工廠,女工一下班,整條街都熱鬧,如今工廠倒閉或外移,大龍峒的榮景一去不回。

問他憑什麼拿下魯肉飯節的第一名?他笑笑說全靠年輕人捧場,一碗25元的魯肉飯使用最傳統的部位,就是豬座頭肉(脖子肉)的絞肉,加紅蔥頭、金鈎蝦與胡椒、甘草、玉桂、五香粉等中藥拌炒滷製2小時,一次製作五十斤可賣上兩天。

另外,方老闆將傳統麻油味的炒赤肉,改良成年輕人喜歡的黑胡椒口味,取有咬勁的豬前腿肉,先去筋處理,再加洋蔥、黃瓜、青蔥大火快炒,以單純鹽味突顯黑胡椒的刺激。方魯肉飯下午四時開張,半夜十二時收攤。


第八家:圓環魯肉飯肉羹
IMG_8506.jpg
圖說:強力推薦圓環魯肉飯肉羹,他的魯肉飯吃了會黏嘴,吃完還會想咧!(王瑞瑤攝)

帽子不是鳳飛飛的專利,圓環魯肉飯老闆林文斌全身上下最大的特色就是365天不停更換的帽子,他做魯肉飯三十多個年頭,前十六都在圓環知名小店龍鳳號做夥計,之後開路邊攤自立門戶,幾年前買下店面,在大龍街蘭州國中附近打響圓環魯肉飯的招牌。

我問他什麼是圓環口味?他說做魯肉飯是一人一味,他的魯肉飯不是手切式肉丁狀,而是絞肉式肉燥狀,每天現做現滷,不信隔夜陳香老滷鍋那一套,他的魯肉飯只用五花肉,並用油蔥與中藥添香,而且強調魯肉飯一定要油才好吃。

我吃他的魯肉飯不光是滷肉香而已,他的米也很厲害,粒粒晶瑩緊實,又不會太乾硬而與肉汁格格不入,原來林老闆對米也很講究,吃遍全台灣的好米,考慮成本之後選擇了屏東米,我從來不知道屏東米這麼好吃。
IMG_8505.jpg
圖說:肉羹的用料新鮮不打緊,煮法也很講究,所以入口非常柔軟。(王瑞瑤攝)

老闆得意的其實是肉羹,他露出神秘微笑說:吃吃看,看跟別人的有沒有不同?他的肉羹就是實實在在的豬後腿瘦肉,粉少肉多,咬起來肉味足、軟中帶Q,口感極佳。林老闆說,他家的肉羹要先「馬殺雞」,粉、味、肉全攪在一起揉至合為一體,而美味的秘訣在煮製的火候,這是肉羹Q軟的最大關鍵。

肉羹湯頭就是煮肉的湯,原汁原味,老實的他表示,沒有加味精是騙人的啦,但味精太多,舌根苦赧,一丁點足以提味。他的肉羮很實在,一個一口,恰到好處,林老闆說他的家肉羹三十多年來都沒變,唯一改變的就是大小,昔日要大塊,感覺份量很多,現在要適口,吃起來更方便。
IMG_8516.jpg
圖說:老闆林文斌最大的特徵就是天天更換的帽子,雖然我不認同他說經濟不景氣是紅衫軍上街頭所致,但他的手藝的確出眾。(王瑞瑤攝)

注意注意,圓環魯肉飯的營業時間為凌晨五時至下午二時,每日用肉量上百斤,去晚了保證吃不到!

其實在第一土鵝前方有一個賣甘蔗汁的攤車,中午時分就有人忙著用電火爐烤甘蔗,霹靂啪啦的同時,燻味糖香四溢。不想大力推薦是因為一杯小甘蔗汁要價30元,與大龍街其他小吃比起來算貴的,可是這種先烤再榨的甘蔗汁,去除甘蔗的青澀,多了幾分烤糖的圓潤感,在台北算是少見。
IMG_8922.jpg
IMG_8922.jpg (15.9 KiB) Viewed 4336 times
圖說:先用火烤過再榨汁的甘蔗汁,加了薑汁後滋味溫順,讓人想起鄉下稻田收割後,農夫焚草堆腸的味道。(王瑞瑤攝)
IMG_8519.jpg
圖說:現點現煮的大塊肉羹看起來賣相佳,聞起來蘿蔔香,只可惜瘦肉嚼起來肥肥的不真實,而且味精也下得太重。(王瑞瑤攝)

另外在大龍街夜市中段有一家現點現煮的大塊肉羹,肉羮尺寸約為4乘5公分,外裹少少魚漿,入口非常肥嫩,而且用白蘿蔔湯共煮,清新而味美,但極為可惜的是味精用量太大,才吃兩塊,舌頭便麻,真的很扼腕。
IMG_8364.jpg
圖說:保安宮上方正是飛機下降的航線,飛機從頭頂低空略過,感覺很棒。(王瑞瑤攝)
IMG_8369.jpg
IMG_8369.jpg (19.7 KiB) Viewed 4336 times
圖說:保安宮主殿很有味道的燈籠。(王瑞瑤攝)


保安宮與周邊小吃索引

台北保安宮/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捷運圓山站)/02-25951676

台北市孔廟/台北市大龍街275號(捷運圓山站)/02-25923934/周一公休

紅茶店/台北市重慶北路3段335巷56之1號/6:30~22:30

梅滿美食/台北市庫倫街13巷2弄2號(孔廟旁邊巷子裡)/6:00~14:00/周六公休

第一土鵝/台北市酒泉街54之1號/15:00~21:00

沙茶羊肉/台北市大龍夜市7號攤位

冬暖夏涼甜品店/台北市大龍夜市8號攤位

大眾海鮮粥/台北市大龍街夜市9號攤位

方魯肉飯/台北市大龍街255號/16:00~24:00

圓環魯肉飯/台北市大龍街196號/近民族西路,蘭州國中對面/5:00~14:00/周日公休
apple
Posts: 44
Joined: Wed Aug 27, 2008 3:35 pm

Re: 福氣之旅第三站-台北保安宮與大龍街周邊小吃

Post by apple »

來來來,為了我們熟女的福利著想

趕緊貼上第二篇 :D

好好享受,讓你們的身心靈都得到滿足..

:mrgreen:
cah
General of the Army / Fleet Admiral / General of the Air Force
General of the Army / Fleet Admiral / General of the Air Force
Posts: 1342
Joined: Sun Aug 17, 2008 5:05 am

Re: 福氣之旅第三站-台北保安宮與大龍街周邊小吃

Post by cah »

很好的推薦!

謝謝囉!!!
CAH, The Great
lucy
Posts: 48
Joined: Fri Aug 29, 2008 9:38 am

Re: 福氣之旅第三站-台北保安宮與大龍街周邊小吃

Post by lucy »

太太太感謝了 ~
趕緊號召最近頗倒楣的姐妹們一起來個福氣之旅,趕走霉運. :mrgreen:
順便好好品嚐美食,享受難得的優閒.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