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 try to make a difference.

Moderator: cah

Post Reply
ch46
Posts: 96
Joined: Mon Sep 08, 2008 4:58 pm

I'll try to make a difference.

Post by ch46 »

從華府看天下:馬英九「不一樣」的誓言
2008-09-26 中國時報 【傅建中】
 九十年代馬英九擔任法務部長時來華府訪問,曾接受一家華語電視台的訪談,被問到在部長任內最想做的是什麼,馬言簡意賅的以英文回答了這個問題:I'll try to make a difference. (我要試著不一樣) 。已故的英文大師高克毅看了節目,對馬的答覆頗為欣賞,儘管高先生言下不無馬有點賣弄之意。

 Make a difference是美國政治人物常喜說的一句話,此話看來簡單,含意很深長,美國著名的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是在「沒走過的路」那首詩中也說過:I took the road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走了人跡罕至的那條路,結果是大大的不同)。顯然馬英九知道make a difference是美國政壇上流行的一句話,也可能知道佛洛斯特的詩引用過,故高克毅說馬有點賣弄。

 馬英九訪問華府時,正是在李登輝治下台灣黑金盛行、司法黑暗之際,馬說要在法務部長任內make a difference,確是意有所指、盡在不言中的好答案。可惜馬在試圖做個不一樣法務部長的過程中,得罪了太多權貴,終於被李登輝罷官,讓他度過在政壇上最晦暗的一段歲月。

 馬如今在總統任上,無論是拚經濟、肅貪腐,還是改善兩岸關係,擴展台灣國際空間,也都不外乎是要make a difference,突顯他與陳水扁的大不同。不幸的是,馬就職四個月來,並未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反而民怨加深,聲望跌入谷底。究其原因,除了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不利外,主要的問題出在馬英九的領導才能上,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leadership。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歷時二十年,尤其是扁八年的窳政,已使台灣沉痾不起,非有一位雄才大略如羅斯福總統那樣的領袖實難振衰起敝。而要做羅斯福,得像馬基維里 (Machiavelli)在「君王論」(The Prince)裡所說的,馬英九要具有獅子般的威猛,狐狸樣的狡黠,因為馬所處的環境險惡,陷阱重重,豺狼環伺,只有狐狸方能識破周圍的陷阱,獅子才能鎮懾狼群。馬還得比狐狸更為精明,才能勝過(outfox) 扁一類的奸詐陰險之徒,而他也要不時作獅子吼,使圖謀不軌的宵小之輩知所懼。作為一個治亂世的能君,有時讓他周遭的壞人對統治者有所畏懼未嘗不是好事,令亂臣賊子懼,為建立領袖威信之始。

 以陳水扁家族的貪腐弊案來說,馬英九固然不便以總統身分干預司法,但他確實可以嚴厲要求他任命的法務部長督導所屬速辦速決,否則,全班檢調人馬即應撤換,以符全民的期待,即使在頭號民主法治的國家美國,司法最高首長因不得人心而遭撤換者,也屢見不鮮。去年布希的寵臣司法部長康沙禮斯 (Alberto Gonzales) 因濫權,弄虛作假被迫下台,即是一例。

 法務部長王清峰不是放話了嗎,如果她是檢察總長陳聰明,早就離開了。陳聰明該知趣走人了,而不是躲在醫院裡避難。

 近百年來,一般公認羅斯福和杜魯門是美國兩位最有擔當和果決的(daring and decisive) 總統。前者把美國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恐慌中解救出來,並領導同盟國擊敗軸心國家的侵略,贏得二戰的勝利,其勳業名垂千秋;後者毅然決然把兩顆原子彈投擲於日本本土,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條件投降,而在冷戰年代,出兵朝鮮半島,阻止北韓侵略,並派遣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使風雨飄搖的台灣轉危為安,和隨之而來的六十年的安定歲月,成就了台灣在經濟和政治發展的兩大奇蹟。可以說,沒有杜魯門,就沒有今日的台灣。

 老杜的名言,The buck stops here.(責任推諉到此為止),更值得馬英九深思與身體力行,馬若想在總統任內make a difference,羅斯福和杜魯門就是他的role model (楷模),果能學而時習之,雖不中,不遠矣。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