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底監獄的歷史 扁可知
【聯合報╱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 2008.11.12 02:48 am
陳前總統昨天早晨在特偵組外舉行記者會,突然引用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導火線的攻打巴士底監獄事件,裝出一副慷慨赴義的模樣。休說年輕記者不懂這段史蹟,站在他身後的前朝官員,從陳唐山到黃慶林,恐怕也沒人瞭解法國國慶日的由來。
沒錯,路易十六時代的法國,為打擊世仇英國,幕後秘密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以致國庫空虛,頻頻加稅。只有交不出錢的窮苦老百姓才會被抓去坐牢。但那年七月十四日,在巴士底監獄裏其實只關了七名犯人,起鬨攻打的人民也不到一千人。守衛監獄的軍隊共僅一百十四人,當場只死亡一人;據說衛兵投降後,有七、八人被殺害。在進攻時喪生的暴民,則達九十八人之多。
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世界上第一個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的民主共和國,就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同年六月,路易十六曾特准納稅的小資產階級(即所謂布爾喬亞)組織的「國家議會」。從六月到七月中,巴黎動盪不安,國家議會趁機自行擴充職權。中產階級的工商人士則自行組成「國家衛隊」,佩戴藍、白、紅三色的胸帶,這就是今天法國國旗的由來。人民在攻打巴士底監獄時所唱的「馬賽曲」,從此變成法國國歌。
請問前述這段法國革命史,和他的貪汙、洗錢,有什麼關連?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阿扁昨天那番話,只能騙騙小孩子和死忠的獨派。
綠營官僚中,也有少數曾留學歐洲,回來坐享優厚俸祿,甚至再被派去做大使級代表的人。他們如敢站出來為阿扁的信口胡言辯護,我願意和任何一位在討論節目上公開辯論,讓觀眾來評判誰有理。
【2008/11/12 聯合報】
巴士底監獄的歷史
Moderator: cah